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专家解读
政策解读 当前位置:政务公开 > 政策解读

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专家解读

发布时间:2022-04-28 17:18:01   文章来源:本网

政策原文茂名市林业局关于印发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通知

  党的十九大提出:“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中国”。放在我们茂名,就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,打造美丽的滨海城市。于此,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从构成自然生态的要素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草出发,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、加强生态修复、创建森林城市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等七个当作主要任务,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、改造水东湾红树林、提升水源林质量、森林惠民等六大工程为重点,规划构建“一核四珠、二屏三区”的错位发展布局,并为此制定了组织、宣传、法制、资金、科技等多项保障措施,吹响了林业作为茂名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号角,可以预见,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实施,将会更加到位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”理念,让茂名林业发展事业在“立功当代,利地千秋”道路上,走上新的台阶。

  为此,本文就规划的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上进行粗略解读。

  一、目标清晰,任务明确

  《规划》制定五大目标:1、森林城市创建成效明显增强;2、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;3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增强;4、生态惠民能力明显提高;5、林业现代治理能力明显提高。

  茂名市依山面海,既有高山也有平原,更有漫长的海岸线,亚热带温和的气候,造就了这里的四季常绿,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,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.81%。茂名平原又富含矿资源,炼油基地的建设,打造了我国南方最大的化工城市。北部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,南部有广貎的海洋生态,要求茂名林业建设的全方位顾及。规划中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是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的项目,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福利,已经让广大市民看得见,摸得着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定巩固和提升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,是在现有基础上更上新台阶。森林资源质量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,是相辅相成的,单位面积绿化率的提升,林地中乔灌草多层次立体空间,矿迹地等脆弱立地的生态修复,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基本途径。森林质量提升了,森林涵养水源,保持水土,净化空气的能力提高,生态系统功能就增强了。与此同时,森林城市建设提升为茂名县域市、区的全域创森,从城市到乡村,山水林田湖的绿化覆盖,也就惠及普罗大众的生产生活环境,造福市民。

  二、六大工程建造,把脉准确,助力茂名振兴

  《规划》中六大重点工程:1、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;2、水东湾红树林改造工程;3、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工程;4、森林惠民产业培育工程;5、林业大数据建设工程;6、国有林场改革提质增效工程。

  (一)国家森林城市是对一个地方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认定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,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,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要求。它包括着城区绿化覆盖率≥40%以上,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,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25%以上等40项硬性指标。茂名市经过近五年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,已达到了相关验收指标要求。在此基础上,信宜市、高州市、化州市又启动县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,并且通过了国家备案,规划方案在编写或等待审定中。创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是坚持科学发展观、构建和谐社会、体现以人为本,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,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,创造良好人居环境,弘扬城市绿色文明,提升城市品位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。《规划》把“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”作为首要工程,提出“一核两网五廊、三区四屏多点”的茂名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,正是让茂名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打造成具有现代城市风貌, “生态、绿色、美丽、文明、和谐、幸福”的中国南方最美丽的滨海国家森林城市。

  (二)“水东湾红树林改造”“高质量水源林建设”这两个大工程,都是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。茂名有海岸线长182.1公里,水东湾面积约2600公顷,茂名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向南、面海,水东湾将是我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。水东湾的红树林,由于外来物种拉关木、无瓣海桑的大量入侵,本地品种白骨壤、秋茄、红海榄遭受到弱化,导致海岸陆地化严重,垃圾、污泥淤积难于治理,生态环境有恶化倾向,《规划》提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进行调控和优化,实施期间疏减10%林分密度更新改造面积50公顷以上,并疏浚、增加水流通道3.78公里,以发挥红树林最佳的生态效益。水是社会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命脉,茂名石化工业及城区的生活与生产,全赖高州水库的水资源。电白罗坑水库、信宜高城水库,鉴江、沙琅江、黄华江等大江大河的水资源,支撑着茂名市的社会经济发展。水的贮量和质量都是靠森林来涵养和保持的,集雨区水源林的提质改造,关系到茂名发展的长治久安。为此,《规划》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间,采用更新改造、封山育林等技术工程措施,建设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,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,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4046公顷,目标明确,意义重大。

  (三)森林惠民产业培育工程:现在林业的发展,已经与传统林业的以蓄积量为主的经营功能性不同。木材的供给全来自人工营造的工业用材林,《森林法》规定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。森林就是要保护,发挥其生态屏障的功能。因此,林业经济主要来自林业特色产业。这里包括有林下副产品如花卉、中药材、林畜养殖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。《规划》对我市目前基础较好几个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:油茶种植基地面积达26000公顷;化橘红种植基地面积达5300公顷;沉香种植基地面积达6000公顷。生态旅游方面,把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主要目标,到规划期末,在高州、信宜各建成一个广东省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,建成一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。这此举措和目标,是既保护森林生态资源,又能得到经济收益的“双赢”战略。

  (四)林业大数据建设工程。林业大数据是一个新概念,是现代科技发展,管理技术进步的标志。一个计算机平台,一张图,数据共享,大大地提升林业智能化决策分析及预测能力。以前是国土、农业、林业等部门,各有各的规划、地类、管理范围,造成界至重叠,数据混乱。大数据平台搭建后,以地为基础,以图管地,现状情况一目了然。《规划》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当作一个重要工程来抓,建成林业资源监管系统,灾害预防应急系统,林业大数据资源共享系统,为到规划期结束时,实现林业管理的全面智慧化打下基础。

  (五)国有林场改革提质增效工程:茂名市有14个市属国营林场,经过改革已经全部是公益型事业单位。林场林地总面积达到27653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,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达55%以上。国有林场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,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,其中国有大雾岭林场还是云开山国家级保护区的所在地,国有八一林场是林洲顶省级保护区的所在地,可以说,是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域。因此,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,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。《规划》把国有林场改革提质增效作为一个重要工程,就是要从林场管理的硬件、软件着手,树制度,强技术,增设备。包括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,实行信息化管理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培养专业人才等等措施和手段,确保茂名市这一大片生态后花园的安全和健康发展。

  此外,《规划》还从发展形势、发展思路、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规定,充分结合了茂名林业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,切合《广东省林业保护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总要求,分析合理,措施得当。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指出“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”,要求“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”,我们的林业建设,就是担当着这样重要的使命。《茂名市林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制定和实施,将在不久的将来,描绘出一幅茂名生态发展的美丽画卷,为茂名市现代化事业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,担负起历史的重任。

 

分享到: